其他

2018年第1期文章摘要(一)

2018-01-18 本刊编辑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于土地当量的耕地保护倾斜性金融支持机制

肖 顺 武1,2

(1.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2.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耕地保护需要注重“量”的限定,但更要注重 “质”的保证。耕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耕地保护与地方政府城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金融空缺之间的关系。耕地保护应当与城镇化、农村土地改革中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农民权益的保护、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以及农村经济现状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基于土地当量的耕地倾斜性金融支持机制,本质在于通过对耕地的金融化,以土地当量对耕地进行身份和价值的识别,借助市场交易方式,进而实现金融资源对耕地的持续支持。在地方政府与农户积极性联动的基础上,配合碳排放等制度创新,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对耕地的倾斜性金融支持。

关键词:耕地保护;倾斜性金融支持;土地当量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1-9页

 

论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兼论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冯华超,卢扬,钟涨宝

(华中农业大学 社会学系/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摘要: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虽然均田的益处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借助土地调整来保证农民获得土地的均等机会是合理和必要的。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在土地仍然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阶段,特别是在土地流转市场运转受限的情况下,农民在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乡村治理方面仍对调整有较高的需求;从必要性来看,土地调整迎合了村民的“公平”观念,与村民自治制度相契合,并因正式法律的不完全以及替代性制度的运转受限获得了存在的空间;从总体来看,基本公平和成员权保障的土地调整已经不符合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未来要健全传统调整的替代性制度,削弱其社会基础,有条件地发挥调整产权整合优势,实现土地细碎化的治理。

关键词:土地制度;土地调整;土地制度改革;集体成员权;土地流转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10-17页

 

 

土地整合探索与农村土地整治反思——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

刘新卫1,赵崔莉2*

(1.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北京 100035;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要:基于对一些地方农民自发交换合并土地探索的总结和提升,广东省清远市近年在全市以村民自治方式引导农民自主推进土地整合,不仅便利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治理了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而且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虽然在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主体地位缺失、权属调整不力等重大缺憾,影响了农村土地整治功效的正常发挥。当前,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需要借鉴清远市推进土地整合采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如赋予农民真正的主体地位,扎实开展土地权属调整,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相关社会资本,以及专业部门做好业务指导等。

关键词:土地整合;清远市;农村土地整治;主体地位;土地权属调整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18-26页


 

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

刘 灵 辉

(电子科技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1731)

摘要:清晰界定农地产权体系构成以及单项权利的主体归属,科学测算单项权利的功能价值,剥离单项权利之间的价值交叉,据此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实现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同时,农民行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处分权会诱发农地权利的差异化变动,造成农地权利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事实上的分割共享或者权利归属主体发生彻底转移。另外,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理应作为遗产被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亦会导致农地权利主体归属的转移。因此,在土地征收时,其他单位、个人通过市场交易或者继承获得的农地权利会随之丧失,他们应享有征地补偿收益分配请求权。故而,充分考虑土地处分、土地继承对征地补偿收益分配格局的影响,亦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地产权体系;征地补偿标准;收益分配格局;土地处分权;土地继承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27-33页

 

 

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分析

张 建 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712100)

摘要: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形塑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的独特发展道路。

关键词:家庭农场;动力机制;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家庭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34-40页

 

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河南省305个家庭农场为例

曹燕子,罗剑朝*,张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摘要:基于河南省305个家庭农场实地调研数据,对影响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6.56%的家庭农场主对贷款评价为满意;农场主的文化程度、银行关系、家庭农场的示范等级、经营类型、经营规模、总资产、银行的服务态度以及政府的利率优惠政策对农场主贷款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影响程度最高的变量是利率优惠政策,最低的变量是总资产。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出明确、可行的家庭农场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视家庭农场贷款业务,为不同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设计贷款产品,调整家庭农场授信等级等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主;贷款满意度;边际贡献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41-49页

 

 

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创业环境评价

陈楠1,杜磊2

(1.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130018;2.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130033)

摘要:基于PSR模型构建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5年吉林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进行农民创业环境综合评价,并进一步预测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吉林省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农民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创办家庭农场的环境持续优化;(2)吉林省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的社会经济压力作用不显著;(3)政府部门对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的响应举措具有有效性、时滞性和累积性;(4)基于综合指数的走势,未来吉林省家庭农场农民创业环境将继续改善。仍需从加大家庭农场资金扶持、创新土地流转与产权制度、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和完善家庭农场创业培训指导几方面进行政策和管理创新,以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环境。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民创业;创业环境;职业农民;PSR模型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50-57页

 

 

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

何小洲,刘丹

(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

摘要:农产品流通效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电子商务应当成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量的新指标。运用DEA- BC2 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指标测量结果: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差;西部地区在投入电子商务环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大的效率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建议改善全国农产品流通效率需要,制定全国性战略规划,着力发展现代网络科技,用科技创新缩短东中西部的差距。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指标体系;DEA Malmquist;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效率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58-65页

 

 

区域农户农企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

侯 振 兴1,2

(1.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商务发展研究中心;2.兰州财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兰州730020)

摘要:农户和农产品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采纳实施促进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发展。以甘肃省实际具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条件的从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实施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采纳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第三方电商服务缺乏,运营成本高企,产品局限性强,电商培训内容脱节,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人才资源缺乏,专业能力不足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调整和落实发展政策,有序推进第三方电商服务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开展多层次电商培训,推动示范点建设,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做好农产品电商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效采纳实施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扎根理论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66-74页

 

电商协会提升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作用

曹荣庆1,沈俊杰2*,张静3

(1.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 2.浙江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

3.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金华321002)

摘要:电子商务协会在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对遂昌模式的案例分析,结合相关行业协会理论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总结梳理电子商务协会在争取、培育和壮大钻石模型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其行为逻辑与机理。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协会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源于发挥市场补充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市场支持作用,弥补政府失灵的行为逻辑;电子商务协会通过高效的内部治理获取会员内部资源,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汲取外部资源,并依靠其自身能力的提高整合相关资源,最终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词:电子商务协会;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遂昌模式

 

本文刊发于2018年第1期75-82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